热烈祝贺:龙岩贝多芬琴行(街心店)隆重开业~~Y(^_^)Y
多芬艺术学校 > 音乐学习交流> 正文内容
儿童学琴误区一:缺乏耐心
【字体:大 中 小】【2014年04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阅读:次】关闭

        无论是钢琴、小提琴还是电子琴、手风琴,学琴都是孩子童年时期接受的投资最大(购琴加学费)、时间最长(每天要花相当长的时间练琴,并持续很多年)、努力最大(学琴苦是每个学琴的家长和孩子都深有体会的)的学习活动。有不少家长甚至是省吃俭用省下钱来为孩子买乐器、请老师,而孩子则要在本来已经十分紧张的学校学习之外挤出时间来每天花很长时间练琴,并且一学就是几年、甚至更长。

  人们为什么会愿意在精力、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坚持要让孩子去学琴呢?家长们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想通过学琴,陶冶孩子的情操,开发智力,培养艺术气质,提高音乐修养,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力,等等。当然也有的家长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
  总之,家长既然决定让孩子学琴,就是想要使这对孩子有所成效,因此,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学琴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并且往往是家长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

  然而,有的家长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就演变成了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进展,对孩子练琴时出现反复和错误的情况,总是表现得过于急躁,缺乏耐心。​

  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指出练习中错误,有的时候,一个错误孩子不能马上领会并且改正过来,老是一错再错,这时候,带着孩子来上课的家长着急了,有的家长耐不住性子,就上前来对孩子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老师说了这么多遍,还改不了!”孩子在家里练琴也有这样的情况:孩子练琴时,碰到一个难关,总也过不去,弹了很久也练不好。于是家长越听越不耐烦,越听越着急,说:“你这是怎么练琴的啊,知错不改,这么不用心!”孩子听家长这么一数落,心里就更着急,更紧张了,而心里越着急,越紧张,就越练不好,越练不好呢,家长的批评声就越高,有的家长脾气火爆,甚至会出手打孩子……如此往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以上提到的例子是很有代表性的,恐怕大多数学琴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其实家长应该相信,没有哪个孩子是愿意让人生气,而不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的。当一个错误经常出现时,家长不要动辄就责备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因为有时孩子可能真的是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这时候,您应该冷静下来,理智的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其实,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孩子学琴中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规律就不难发现,其实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停滞不前,反复出错的现象是很正常而且可以理解的。比如,以学小提琴为例,很多孩子在学琴学了两、三个月时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家长往往会觉得很失望,甚至怀疑孩子的能力。​

  但其实您很难想象这时弹琴的复杂程度,实际上此时孩子已经被要求了很多的东西:首先要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识别音符,并迅速地调动左右手协调而准确地运动到需要按下去的位置上,并且让左右手同时按节奏动起来(家长可以试一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孩子还要控制每一个下去的指尖要站立起来,;手腕要放松但不能垮;声音要饱满,不仅如此,他还要注意两只手的协作,这可不是我们平时自然的状态;除此之外,他还必须注意拉的声音的大小,进行的流畅;手指抬起来的状态也是需要注意的,否则声音就会粘、拖、混;耳朵要注意听是不是音和节奏有错误,当然这还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分辨音高的能力。​

  然而孩子在初学阶段,在小提琴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处于非自然状态,每一个的技能技巧要求都需要投入很多的注意力,而他们又往往没有足够多的注意分配能力来注意音是否错了,才不知道自己拉错了音……​

  我们必须了解的是,孩子拉琴过程中的这一切控制,几乎都是在一瞬间同步完成的!在这一瞬间中大脑所要做出的处理之复杂是很多家长难以想象或想象不到的。我们且不说这对于一个学龄前的儿童有多么困难,即使是对于一个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已经成熟的成年人来说,也决非易事。​

  所以,如果您能充分了解孩子学琴的整个心理过程,了解孩子学琴的难度,就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和信心。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教育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学琴氛围。只有良好的学琴氛围,才能保护良好的学琴动***和学习兴趣,才能创造愉快的学琴环境,使学琴活动在愉快、平和的心境中持续下去,最终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版权所有:龙岩多芬琴行 & 龙岩多芬艺术学校    闽ICP备案2021018507号    后台管理
地        址:登高东路33号(东风加油站斜对面)